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10月23日至24日之间,太阳达到黄经210°时。它标志着秋季的结束与冬季的临近,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时,气温逐渐下降,露水凝结成霜,象征着寒冷的冬天即将到来。古人形象地将此时的霜称为“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成为秋天的象征。
霜降不仅仅是霜的出现,它还是昼夜温差加大的表现。随着气温骤降,早晚寒冷,中午较热,导致昼夜温差达到全年最大。此时,白霜覆盖大地,熠熠生辉,给人一种清冷而美丽的景象。苏轼曾在诗中写道:“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他描绘的是霜降时节的景象:天高气爽、柿子红、橘子黄,秋景如画,农事暂时歇息。
霜降节气是大自然的标志,预示着冬季的寒意正在逼近,提醒人们准备迎接更冷的日子。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寓意着气温的骤降和早晨霜冻的出现,提醒人们开始注意保暖,预防寒冷的侵袭。随着霜降的到来,自然界由凉转寒,植物逐渐枯萎凋零,万物进入休养的阶段,做好迎接冬季的准备。
这一节气不仅象征着季节的交替,也标志着农事活动的结束。对于传统农业社会而言,霜降前后是农民最忙碌的时节,他们集中精力收割作物、储存粮食,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冬。霜降既是自然界准备进入沉寂期的信号,也是人们为寒冷季节做好充分准备的重要时刻。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秋意的加深与气温的骤降,也是大自然馈赠甘甜时节的开始。此时,秋霜甜了萝卜,蜜了柿子,经过风霜洗礼的食物散发出独特的甘美,令人陶醉。
吃萝卜
传统习俗中,霜降时节吃萝卜被视为重要的风味美食。民间流传“霜降拔萝卜,立冬起白菜”的说法,意指萝卜最宜在霜降后收获,因为经过霜打的萝卜口感更为甘甜,避免涩味。而萝卜作为“土人参”,不仅营养丰富,还具备一定的保健功效。正如谚语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
吃柿子
在福建泉州等地,有“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的说法,柿子被认为能帮助抵御寒冷。柿子的橙色果实高挂枝头,既是秋天的象征,也散发着浓郁的香甜,成为食欲的诱惑。除了新鲜的柿子,挂糖霜的柿饼也颇具风味。
糖炒栗子和烤白薯
在北方,霜降时节还离不开糖炒栗子和烤白薯。这些街头小吃,以其香气扑鼻的味道,成为秋冬季节的美味代表。《燕京岁时记》提到,在深秋的夜晚,吃着炒栗子,伴着青灯读书,充满了温暖与宁静。
赏秋
霜降时节,秋叶的色彩也愈加艳丽。从“露”到“霜”,秋色逐渐浓烈,特别是霜打过的红叶,仿佛历经风霜后更显灿烂。正如诗句所言:“霜叶红于二月花”,秋之红、秋之黄在霜降时节展现了独特的生命力,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总的来说,霜降不仅是节气的转折点,更是秋冬交替时的一个丰富多彩的美食与自然享受的时刻。
1.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3.霜降晴,风雪少;霜降雨,风雪多。
4.霜降无雨,暖到立冬。
5.霜降不下霜,大雪满山岗。
6.霜降打了霜,来年烂陈仓
7.霜降有霜,稻像霸王。
8.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9.十月寒露霜降到,收割晚稻又挖薯。
10.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
11.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
12.时间到霜降,白菜畦里快搂上。
13.芒种黄豆夏至秧,想种好麦迎霜降。
14. 迎伏种豆子,迎霜种麦子。霜降播种,立冬见苗。
15. 寒露种菜,霜降种麦。晚麦不过霜降。霜降前,要种完。麦不让霜。湿地无晚麦。
16.霜降拔葱,不拔就空。
17. 霜降萝卜,立冬白菜,小雪蔬菜都要回来。地冻萝卜长。
18.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
19.霜降配羊清明羔,天气暖和有青草。
20. 霜降来临温度降,罗非鱼种要捕光,温泉温室来越冬,明年鱼种有保障。
21. 十月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种冬活忙,晚稻脱粒棉翻晒,精收细打妥收藏。
22. 十月寒露霜降临,稻香千里逐片黄,冬种计划积肥足,添修工具稻登场。
23.严霜单打独根草。
《寒露》——白居易
"寒露时节草木枯,疏林残叶挂晴初。"
直接描绘寒露时节草木萧疏、秋意渐浓的景象。
《秋夜曲》——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虽然未明指寒露,但露水初寒、凉意渐显,契合节气特征。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寒露霜华夜,江风月满楼。"
以寒露霜华点出秋夜清冷,与节气的寒凉特性十分贴切。
《登高》——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虽未直写寒露,但秋意萧瑟、落叶纷飞,恰是寒露时的典型景象。
《寒露晨行》——孟浩然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描绘寒露节气晨行之景,天空低远,江水清澈,秋意静美。
《寒露赋》——张九龄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用露重风寒的意象,表现寒露时节的凄美与萧瑟。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秋高气爽、雁阵南飞,寒露节气登高远眺的秋景尽显其中。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气温进一步降低,露水凝寒。诗人们通过描绘霜露寒凉、落叶飘零、鸿雁南飞等意象,展现寒露时节深秋的萧瑟与清朗之美,寄托对自然与人生的深情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