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嫁种矣”,意思是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的种子已经成熟,抢收进入紧张阶段。
芒种标志着进入一个忙碌的农业季节,它从芒种到夏至期间,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和苗期管理的关键时期,也是夏收、夏种、夏管“三夏”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农田中的工作十分繁忙,农民们不仅要加紧收割已成熟的作物,还要忙于新一轮作物的种植和管理,确保来年的丰收。
芒种的名称源自“有芒作物”已进入成熟期,这一节气也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点。根据古代对芒种的划分,它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这些自然现象象征了生命的复苏与大地的生机。螳螂破壳生出、伯劳鸟鸣叫以及反舌鸟停止鸣叫,都暗示了阴阳交替与生长周期的变化。
在自然界,芒种是生命力的象征。植物和动物都展现出旺盛的生长势头,农作物蓬勃发展,象征着健康和生机。对于农民而言,芒种不仅是感恩大地的时刻,也是祈求丰收的时机。人们通过祭祀仪式表达对自然恩赐的感激,同时也寄托着对未来收获的希望与期待。
芒种不仅是农事的关键节气,也伴随着多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习俗,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以及对来年丰收的期盼。
送花神
芒种时节,民间举行祭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以表达对花神的感激并期盼来年再次相会。古时的“花朝节”上,百花凋零,花神离去,人们通过祭祀仪式送花神归位。《红楼梦》中有对这一习俗的描写,尽管如今已不再盛行,但这一传统深植人们心中,成为古代节庆的一部分。
安苗
在皖南,芒种时节的“安苗”习俗已经有数百年历史。此时,农民们为祈求秋季丰收,举行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制成各种形状的祭品,如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染上蔬菜汁作为供品,表达对五谷丰登和村民平安的祈愿。
打泥巴仗
在贵州东南部的侗族地区,芒种前后,青年男女会举行“打泥巴仗”。新婚夫妇带领青年朋友集体插秧,并在过程中互相扔泥巴,活动结束后,谁身上的泥巴最多,便是最受欢迎的人。这个习俗既充满乐趣,也象征着丰收与团结。
煮梅
每年芒种时节,南方地区的梅子进入成熟期,成为当地的特色食品。梅子富含有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效。人们将梅子煮熟后食用,既能消除疲劳、美容养颜,也能增强免疫力,成为夏季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
嫁树
在山西和河北的某些地区,芒种期间有“嫁树”的习俗。当地人通过在枣树上划刀,寓意着树木能够多结果实,象征着希望和丰收。这一传统习俗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未来丰收的美好祝愿。
吃君踏菜
在宁波等地,芒种时节有吃君踏菜的习惯。君踏菜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季节性蔬菜,象征着强健与长寿。当地人认为吃君踏菜不仅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还能防止夏季出痱子,成为芒种时节独特的饮食文化。
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农业生产与自然节气的紧密联系,也展现了人们通过文化仪式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与希望。
1、芒种夏至,水浸禾田。
2、紧收麦子慢收秋。
3、杨柳枝,诱虫蛾,虫未出腹就消灭。
4、芒种夏至六月天,除草防雹麦开镰。
5、芒种节到收麦忙,男女老少上战场。
6、麦到芒种谷到秋,豆子寒露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
7、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
8、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夏至响雷三伏旱。
9、芒种闻雷美自然。
10、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
11、阴种豆子晴种棉,种菜宜在连阴天。
12、山泉冒水河沟涨,白昼最长影投脚。
13、麦收要紧,秋收要稳。
14、芒种日晴热,夏天多大水。
15、麦收有三怕:雹砸、雨淋、大风刮。
16、晚种一宿,秸矮二指。
17、旱耪田,涝浇园。
18、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
19、能种当时,不种二犁。
20、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21、芒种禾望垌,夏至得禾适。
22、芒种万物播,夏至做黄梅。
23、芒种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丢。
24、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25、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26、棉花不治虫,有苗没有铃。
27、芒种刮北风,旱情会发生。
28、栽秧割麦两头忙,芒种打火夜插秧。
29、黄熟收,干熟丢。
30、芒种到,狗伸舌,鸡张嘴。
31、芒种南风扬,大雨满池塘。
32、棉花卷成蛋,收成减一半。
33、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34、麦子夹生割,谷子要熟妥。
35、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
36、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
37、芒种夏至,芒果落蒂。
38、芒种打雷是旱年。
39、平路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载重难驾稳。
40、播夏谷,抢时间,不用耕,不用翻。
41、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
42、芒种梅雨纷纷,耘田追肥,早稻生长旺。
43、芒种谷,赛过虎。
44、浅播豆,半边露。
45、杏子黄,麦上场。
46、芒种芒头脱,夏至水推秧。
47、苹果树,要夏剪,疏枝、扭梢、枝盘圈。
48、苗蚜治不下,伏蚜积疙瘩。
49、氨化麦草,营养提高,气味浓香,牛羊之宝。
50、麦熟九成动手割,莫等熟透颗粒落。
51、芒种打雷年成好。
52、麦子割倒还未运,遇雨种豆不用问。
53、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
54、芒种忙,麦上场。
55、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56、芒种插秧谷满尖,夏至插的结半边。
57、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58、芒种芒种,忙收忙种。
59、两腿拉得宽,屁股摆得欢。
60、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
61、玉米地里带豆,十年九不漏,丢了玉米还有豆。
62、若要种子选得好,秆粗、穗大、籽粒饱。
63、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
64、风吹麦成浪,蝉鸣夏始忙。
65、麦熟九成就动手,昼夜虎口来夺粮。
66、棉花不打杈,光长柴禾架。
67、芒种不种高山谷,过了芒种谷不熟。
68、大旱小旱,不过五十三。
69、麦松一场空,秋稳籽粒丰。
70、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71、麦在地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
72、忙不忙,先打场。
73、高地芝麻洼地豆,沙岗坡上种绿豆。
74、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
75、麦子争青打满仓,谷子争青少打粮。
76、豆不让宿,麦不让晌。
77、芒种不见雨,伏里无干土。
78、麦播一月,豆种一时。
79、芒种不插签,老禾还插两三天。
80、生割麦子出好面,生砍高粱煮好饭。
81、麦子上了场,棉花别没娘。
82、夏季农活繁,做好收、种、管。
83、割麦后,快灭茬,棉铃虫蛹回老家。
84、小满晴,芒种晴,常有夏旱和伏旱。
85、晚种一天,秸矮粒扁。
86、麦收九十九,不收一百一。
87、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
88、麦秸氨化好,牛羊没个饱。
89、正旦晴,万物皆不成。芒种雨,百姓苦。
90、芒种蝉始鸣,处暑蝉绝呜。
91、芒种芒种,碰到亲家不说话。
92、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93、梅里一声雷,时中三日雨。
94、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
95、麦子入场昼夜忙,快打、快扬、快入仓。
96、芒种火烧天,夏至雨绵绵。
97、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
98、芒种火烧鸡,夏至烂草鞋。
99、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100、芒种芒种,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芒种》——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芒种时节正值农忙,白天田间劳作,夜晚纺织织布,生动刻画了农家繁忙景象。
《田园乐七首·其四》——王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芒种时节,梅子成熟,麦田飘香,展示了农田丰盈与自然生机。
《芒种田园即景》——佚名
"绿阴庭院雨初晴,麦穗风摇尽日声。"
细腻描写芒种时节的夏日田园景象,麦穗随风摇曳,令人心生宁静。
《初夏》——杨万里
"昼长蚊蚋飞庭树,夜静蛙声满稻畦。"
芒种节气的夜晚稻田中蛙鸣声声,体现初夏的农田生活气息。
《小暑六月节》——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虽然未明指芒种,却与节气更替的主题契合,暗示着农时紧凑,节令分明。
《时雨》——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直接点明芒种时节的农忙景象,田间劳作热火朝天。
《夏日田园杂兴》——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重现农耕繁忙的芒种时节,展现农村的热闹与自然和谐。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意指“有芒之谷作物可种,过此即失其时”。芒种期间雨水增多,气温升高,正是农人插秧、收麦的关键时期。诗人们以麦田飘香、田间劳作、稻谷丰茂等景象,生动描绘芒种时节的繁忙与丰收希望,同时传递初夏的自然之美与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